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7-01
    粪菌移植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动力的影响研究
    郭世强, 刘春林, 张晓槟, 丁瑛, 梁静珉
    2022, 10(3):  2.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粪菌移植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1至12 月在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被诊断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共30 例。采用手工法制备移植粪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胃肠道动力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粪菌移植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富度(t=4.382,P < 0.001)、Shannon-Wiener 指数(t=2.948,P=0.006)和最大Shannon-Wiener 指数(t=3.213,P=0.003)均有显著升高。但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的均匀度无显著提高(t=1.303,P=0.203)。粪菌移植后患者的餐前肠电图平均幅值(t=21.283,P < 0.01)和平均频率(t=4.584,P < 0.001)均有显著改善。患者餐后的肠电图平均幅值(t=12.394,P < 0.001)和平均频率(t=2.945,P=0.006)也有显著改善。治疗前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评分(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为(79.39±16.43)分,治疗完成1 个月后,患者的GIQLI 为(120.48±22.14)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3.483,P < 0.001)。结论 粪菌移植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富度,提高肠道动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直肠肿瘤经肛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陈凯凡, 张炜烘, 李俊鹏, 李志雄, 潘国烽, 许燕常
    2022, 10(3):  6.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肛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高位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0月至2020 年10 月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30 例经肛NOSES 治疗腹腔镜乙状结肠癌、高位直肠癌手术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30 例采用传统腹腔镜乙状结肠癌、高位直肠癌手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第1 天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等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第1 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流质饮食时间短于较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与转移。结论 经肛NOSES 乙状结肠癌、高位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并且肿瘤根治效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


    腹腔镜联合电子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观察
    张彦军, 张正聪, 苗龙, 祁娜
    2022, 10(3):  11.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电子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 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18 年8 月至2019 年11 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应用电子胃镜定位后行腹腔镜下胃腔外肿瘤楔形切除术的8 例GST 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 8 例GST 患者经电子胃镜定位后在腹腔镜下行胃腔外肿瘤楔形切除术,均成功切除病灶,术中无中转开腹及术后死亡。手术时间(71.6±9.8)min,术中出血量(35.0±10.8)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8±0.7)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0±0.4)d,进半流质食物时间(2.7±0.5)d,术后住院时间(6.8±1.7)d。8 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肠梗阻、泌尿系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且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证实为GST,切缘均未见肿瘤组织。8 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 个月,所有随访病例经计算机断层扫描、电子超声胃镜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腹腔镜联合电子胃镜手术治疗GST 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精准、微创的手术方法。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秦俊芳, 彭小军
    2022, 10(3):  15.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8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麻醉,40 例)与观察组(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4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情况、疼痛情况、应激指标、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Ramsay 评分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应激指标改善好,免疫功能改善好,血流动力学改善好,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给予腹腔镜结肠癌患者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能取得较好的镇静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及应激反应,维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促进术后免疫功能的改善。

    胰腺癌病理学和肿瘤微环境研究进展
    王栋, 沈军
    2022, 10(3):  19. 
    摘要 ( 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胰腺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偏低。对于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可能会有助于制订有效的筛查措施。胰腺癌的准确分期对于制订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有研究鉴别出32 个在正常胰腺组织向癌组织转化过程中反复突变的基因,并汇入10 条信号通路,包括KRAS、TGF-β、WNT、NOTCH、ROBO/SLIT、G1/S 转换、SWI-SNF、染色质修饰、DNA 修复和RNA 加工。胰腺癌中的恶性肿瘤细胞占比有限,其余的是细胞外基质、胰腺星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等组成的间质成分。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一定程度上都归因于胰腺癌微环境的作用。本文拟对胰腺癌病理学和微环境中的各种组分,以及其如何形成一个免疫抑制、低氧和纤维组织增生的肿瘤微环境进行综述。

    傣医坐药疗法治疗肛肠疾病的应用
    李翔, 罗平
    2022, 10(3):  26. 
    摘要 ( 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肛肠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 痔疮与直肠脱垂都是发生在肛门直肠部位的肛肠疾病,两者常常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病治病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对肛肠疾病中的痔疮、直肠脱垂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难雅(坐药疗法)是傣医治疗痔疮与直肠脱垂常用的外治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取材、效果显著的特点。本文就傣医难雅(坐药疗法)在肛肠疾病痔疮及直肠脱垂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术在直肠前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王梦杰, 王小峰, 樊志敏
    2022, 10(3):  29. 
    摘要 ( 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直肠前突本质上为直肠阴道膈薄弱导致的阴道后壁疝,50 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为30% ~ 50%,其突出的临床表现有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时常伴有会阴区坠胀不适,更有患者经常手助排便。长期忍受这些病症的折磨,给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中重度直肠前突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最终选择手术治疗加强薄弱有缺陷的直肠阴道膈以及消除异常前突结构,目前临床研究报道联合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效果显著,但选择该术式的适应证尚不明确,本文主要针对内括约肌松解术在直肠前突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该术式的适应证,为术者给直肠前突患者选择最佳术式提供参考。

    双极电凝镊结合甲状旁腺激素快速检测对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研究
    颜宏锐, 朱焕明, 高兰, 熊明亮
    2022, 10(3):  32.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双极电凝镊结合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快速检测对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2020 年2 月至2021 年8 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205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2)和干预组(n=10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式,手术主刀医师使用超声刀并且凭经验和肉眼判断甲状旁腺,干预组则使用双极电凝镊并实施PTH 快速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总时间、PTH 值、血清钙值、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

    生率及生命质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01.84±16.37)min,术后引流量为(80.46±7.69)ml,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53.09±11.82)min、(51.37±4.75)ml,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术后第3 天对照组患者的PTH 值为(5.83±0.54)pg/ml,血清钙值为(1.90±0.15)mmoL/L,干预组患者的PTH 值、血清钙值分别为(11.06±0.97)pg/ml、(2.07±0.16)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1 个月两组患者的PTH 值、血清钙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术后对照组患者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77.45%(79/102)、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4.90%(4/102),干预组则分别为51.46%(56/103)、0,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患者的甲状腺癌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得分为(19.70±1.52)分,干预组为(22.07±1.8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双极电凝镊和PTH 快速检测技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机体损伤,更好地保护甲状旁腺,并且改善生活质量。

    超声引导甲状腺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控制效果及其影响观察
    杨小红, 何永庆
    2022, 10(3):  37.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甲状腺射频消融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 年11月至2021 年6 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78 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 例。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甲状腺射频消融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效果、手术前后炎性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两组患者病灶体积较术前缩小(P < 0.05),但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病灶体积无显著差异(P > 0.05)。

    术后1d 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水平较术前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较术前降低(P< 0.05),但术后研究组血清IL-6、TNF-α、MDA、SOD 水平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研究组患者发热(7.69%)、疼痛(5.13%)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64%、20.51%)(P < 0.05)。结论 采取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癌,与微波消融治疗效果相当,手术所致炎性应激反应较轻微,且可降低发热、疼痛发生率。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与甲状腺外侵犯假阴性、假阳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赵兴燕, 胡加银
    2022, 10(3):  41.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 的超声特征与甲状腺外侵犯假阴性、假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9 年10 月至2021 年9 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PTMC 患者,对其开展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依据,观察PTMC 的超声特征,评估PTMC中甲状腺外侵犯的价值,并对出现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TMC 的超声特征表现为病灶直径≤ 1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纵横比≥ 1、血流分级Ⅰ~Ⅱ级、囊变实性、实性部分低回声以及无声晕、钙化。70 例病例中,病理诊断检出PTMC 69 例,超声诊断PTMC 的敏感度97.1%、特异度100.0%、准确性97.1%,与病理诊断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69 例确诊PTMC 病例中,病理诊断检出甲状腺外侵犯29 例,超声诊断的敏感度58.6%、特异度75.0%、准确性73.9%,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PTMC 无甲状腺外侵犯病例的真阴性与假阳性病例在病灶直径方面有显著差异,假阳性直径在5mm 以上的比例更高(P < 0.05);PTMC 甲状腺外侵犯病例的真阳性与假阴性病例在病灶直

    径方面差异显著,假阴性直径≤ 5mm 的比例更高(P < 0.05);假阴性病灶纵横比≥ 1 的比例更高(P < 0.05);假阴性邻近气管比例更低(P < 0.05);假阴性双侧叶病变的比例更低(P < 0.05)。结论 超声诊断PTMC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在对PTMC 甲状腺外侵犯的诊断过程中,病灶直径> 5mm 是导致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病灶直径≤ 5mm、病灶纵横比≥ 1、邻近气管、双侧叶病变是导致假阴性的主要原因。在超声诊断PTMC 过程中,对上述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能够降低甲状腺外侵犯漏诊及误诊率,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腋窝入路腔镜下皮下乳房腺体切除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分析
    徐织, 姜鹏玲, 马雷
    2022, 10(3):  47.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腋窝入路腔镜下皮下乳房腺体切除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腋窝入路腔镜下皮下乳房腺体切除术19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19 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单侧手术时间(1.6±0.8)h,双侧手术时间(3.3±1.1)h,出血量(10±5)ml。术后病理检查:14 例为混合型,2 例为脂肪型,3 例为腺体型。所有病例未出现乳头乳晕坏死、皮下积液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 年,1 例患

    者术后半年出现乳头局部凹陷,经自体脂肪组织填充后好转。结论 腋窝入路腔镜下皮下乳房腺体切除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安全有效,美容效果良好。

    腋窝入路单孔腔镜法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报告
    杨婷, 欧阳杰, 梁卓虹, 谢书勤, 张志彪, 何玉芳, 黎贝珊, 卢秀媚, 叶丽君
    2022, 10(3):  51. 
    摘要 ( 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腋窝入路单孔腔镜法与传统乳腺切口皮下腺体开放切除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4 月至2021 年5 月手术治疗的Ⅱ~Ⅲ级男性乳腺发育的3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腋窝入路单孔腔镜手术组15 例,传统手术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腋窝入路单孔腔镜手术组手术操作中位时间88.67min,放置引流管中位时4.40d,住院中位时间7.67d。传统手术组手术操作中位时间 58.06min, 放置引流管中位时间1.94d,住院中位时间4.89d,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两组均未出现感染;腋窝入路单孔腔镜手术组有1 例术后血肿,传统手术组出现2 例乳头部分坏死,两组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乳头部分坏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均> 0.05)。腋窝入路单孔腔镜手术组13 例患者对手术后外观评为非常满意,传统手术组5 例非常满意,腋窝入路单孔腔镜手术组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01)。结论 腋窝入路单孔腔镜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相较传统手术,切口更加隐蔽,美容效果好,满意度更高。

    保留胸大肌前锯肌筋膜在乳房即刻重建术中的应用
    李小红, 林胡强, 赖清
    2022, 10(3):  55.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保留胸大肌前锯肌筋膜应用于乳房即刻重建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2 年3 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进行早期乳腺癌治疗的20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接受背阔肌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flap,LDF) 转移乳房重建术的10 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接受保留胸大肌前锯肌筋膜乳房即刻重建术的10 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有效率、外观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0%,对照组手术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外观满意度90%,对照组外观满意度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在乳房即刻重建术中采用保留胸大肌前锯肌筋膜的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外观满意度,且手术创伤性小、安全性高,降低了并发症产生风险,术后恢复快速。

    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管状胃造瘘术在食管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尹朝栋, 姚伟杰, 高宝
    2022, 10(3):  59.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管状胃造瘘术在食管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大同市二医院肿瘤医院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施行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管状胃造瘘术的患者76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行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管状胃造瘘术,对照组采取常规胃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

    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管状胃造瘘术操作简便,术后护理方便,减轻了患者负担,解决了该类患者长期不能进食而造成营养不良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Rouviere 沟解剖定位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许斌华
    2022, 10(3):  63.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Rouviere 沟解剖定位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LC 治疗的180 例患者,根据解剖定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钝性解剖(n=90),观察组予以Rouviere 沟解剖定位(n=90)。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 天活动能力) 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 天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22%,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对于接受LC 治疗的患者,应用Rouviere 沟引导下建立手术安全操作区域,精准胆囊三角解剖技术效果理想,优于传统钝性解剖胆囊三角,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患者术后第1 天活动能力,且有利于医师精准定位操作,降低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腹腔镜胆管癌根治术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介入治疗胆管癌的效果及影响分析
    李阳, 彭滔
    2022, 10(3):  67.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管癌根治术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介入治疗胆管癌的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长江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胆管癌患者60 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应激反应、肝功能水平以及治疗后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应激反应和肝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相比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介入治疗胆管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胆管癌根治术,既可提升治疗安全性,又可改善患者病情。

    生化指标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变化规律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诊治中的研究
    王营, 于建秀, 毕晓妮, 丁鹏飞, 杜英东, 姜璐, 邢年伟, 赵堂海
    2022, 10(3):  71.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生化指标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变化规律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1 例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患者成功进行了血管重建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过程中相关生化指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变化的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治疗过程中生化指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变化的规律。结果 患者肝移植术后第7 天出现肝动脉血栓,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 谷氨酰转肽酶均明显升高,其中γ- 谷氨酰转肽酶最早在血栓确诊前3d 即开始升高。胆碱酯酶在肝动脉血栓之后出现下降趋势。以上各种生化指标变化在血流恢复第2天后达到高峰,血流恢复后第3 天开始下降。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在血栓形成前3d 可探及门静脉流速明显增加。结论 γ- 谷氨酰转肽酶开始升高和/ 或者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流速明显增加应考虑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

    循肝中静脉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应激与炎症反应的影响
    田野, 肖璇, 曹晓飞
    2022, 10(3):  76.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循肝中静脉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应激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者8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n=40)与观察组(循肝中静脉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n=4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检测术前、术后皮质醇、C 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 水平评估机体应激与炎症反应状态,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皮质醇、C 反应蛋白、白介素-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对肝内胆管结石予循肝中静脉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能减轻应激与炎症反应,并发症风险更低。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对比
    唐大平, 林如景
    2022, 10(3):  80.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 年7 月至2021 年6 月宾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免疫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 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差异(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术后外周血IgA、IgM 及IgG 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P < 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取得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似的近期疗效,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免疫功能受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探讨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Kimura 法治疗脾脏胰体尾端病变患者的安全性
    洪晗, 徐小永, 金正康, 李高超, 费强
    2022, 10(3):  84.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Kimura 法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脾脏胰体尾端病变3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Kimura 法治疗的20 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12 例患者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且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0.05)。结论 通过应用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Kimura 法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治疗效果较佳,相比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Kimura 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与胆道镜结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钱峰
    2022, 10(3):  88.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与胆道镜结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 年7 月至2021 年6 月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的84 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切除组和结合组各42 例。切除组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结合组采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与胆道镜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变化,并监测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肝功能情况。结果 结合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切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切除组(P < 0.05);结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52%)显著低于切除组(26.19%)(P < 0.05)。随访6 个月,结合组患者复发率(0)显著低于切除组(11.90%)(P < 0.05)。结合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和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切除组(P < 0.05)。结论 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基础上结合胆道镜治疗,可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同时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及复发率,改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水平。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顾梦会, 徐伟
    2022, 10(3):  91.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对其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抽选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6 例,根据蓝绿小球抽签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肠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前胃肠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D4+T 细胞高于对照组,CD8+T 细胞低于对照组(P < 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采取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小,并发症少,安全性理想。

    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业艳, 湛文龙
    2022, 10(3):  95.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9 年3 月至2022 年2 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免疫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患者CD3+、CD4+、CD8+T 细胞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可缩短排气、进食及住院时间,同时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避免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影响预后效果。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艾志博, 刘粟
    2022, 10(3):  99.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湖北恩施学院附属恩施市慧宜医院的104 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相关指标,对比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术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相较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更为显著,手术过程更顺利,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术后并发症更少。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
    阮观忠, 王惠铃
    2022, 10(3):  103.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3月至2022 年3 月福州市晋安区医院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成人患者110 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 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术后并发症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h、24h、48h、72h 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急性阑尾炎,手术效果理想,术后疼痛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更少。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血清指标及疼痛情况的影响
    曾水明, 黄俊晓, 李宇鸿
    2022, 10(3):  107.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 对血清指标及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 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TAPP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指标、疼痛程度、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6h,两组患者的C 反应蛋白、白介素-6 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 < 0.05);术后3、10、24h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均更低(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TAPP 治疗腹股沟疝患者,能够减少炎症的发生,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恢复。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史剑峰, 沈红岩
    2022, 10(3):  111.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2 月如皋磨头医院住院的98 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9 例。研究组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对照组应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住院花费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正常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治疗与传统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法相比,提高了手术疗效,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范昊, 白雪
    2022, 10(3):  115.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北京市回民医院2015 年3 月至2019 年10 月收治的80 例老年疝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 例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2 例接受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指标。结果 相比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显著性(P 值分别为0.015、0.004、0.006、0.01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随访期间疾病均无复发。结论 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明显优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不增加并发症与复发风险。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与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非环状重度内痔患者对术后排便的影响
    唐勇林, 赵军
    2022, 10(3):  118.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与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非环状重度内痔患者对术后排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兴安界首骨伤医院收治的非环状重度内痔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TST 组和PPH 组,每组40 例。TST 组采用TST 术式治疗,PPH 组采用PPH 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排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ST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PPH 组(P < 0.05);TST 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短于PPH 组(P < 0.05),且与PPH 组比较,TST 组患者术后排便状况更好(P < 0.05);TST 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低于PPH 组的2.50%(P < 0.05)。结论 较PPH 术式,TST 术式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时间更快,且患者术后排便情况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序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
    胡小庆
    2022, 10(3):  122.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序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石首市长恒康复医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9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7) 与参照组(n=47)。参照组患者直接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PTG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序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引流时间、疼痛程度、住院天数以及中转开腹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腹水、胆道出血、胆漏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用时、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引流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参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试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4.26%(2/47)、17.02%(8/47),差异有显著性(χ2=4.029,P < 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38%,参照组患者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1.28%,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采用PTG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序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能降低患者中转开腹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胃反应性结节状纤维性假瘤误诊为胃恶性肿瘤案例并文献复习
    熊秋生, 黄华, 张栋梁
    2022, 10(3):  126. 
    摘要 ( 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胃反应性结节状纤维性假瘤(reactive nodular fibrous pseudotumor,RNFPT)的临床病理特征,提升临床对该病的了解和术前诊断率,防止临床上的误诊及过度医疗。方法 结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 例RNFPT,通过文献复习,分析相应临床病理等特征。结果 胃RNFPT 的病理特征为,杂乱排列的梭形或星状细胞, 边界清楚, 伴瘢痕样粗大胶原纤维,伴黏液变性或玻璃样变性。结论 胃RNFPT 为一种罕见的由炎症刺激或腹腔手术所致的纤维性炎性病变,由于没有特异性的影像表现,易与胃恶性肿瘤相混淆。因此,术中应尽量行快速冰冻切片,以防止误诊和过度治疗。

    芳香疗法联合鲜姜片在结肠癌术后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中的应用
    孙海燕, 马韦韦, 高学群, 王红娟, 徐延波, 于洁, 耿华, 于倩
    2022, 10(3):  130.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应用芳香疗法联合鲜姜片口含缓解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8 年11 月至2020 年5 月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芳香疗法加口含鲜姜片缓解化疗后的恶心、呕吐反应, 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止吐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化疗后第12、24、48 小时止吐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应用芳香疗法联合鲜姜片口含可有效缓解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从而提高食欲,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

    运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
    董正山
    2022, 10(3):  134.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运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以及疼痛情况。方法 抽取2019年1 月至2022 年2 月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65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常规组(n=32,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治疗)和试验组(n=33,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 > 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排气时间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 < 0.05)。试验组出现切口感染、尿潴留、阴囊血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常规组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应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效果较为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少,能缓解患者疼痛。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与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Ⅳ期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曲丁好
    2022, 10(3):  137.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与自动痔疮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 年1 至12 月在宜兴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75 例Ⅳ期混合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 例) 与对照组(35 例)。观察组患者采取TST 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疼痛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 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肛门坠胀、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 > 0.05),但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对于Ⅳ期混合痔患者,TST 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与RPH 联合外剥内扎术临床疗效相当,但TST 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损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水肿发生率低,治愈率高。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轻中度痔疮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
    倪佳敏, 孙燕
    2022, 10(3):  140. 
    摘要 ( 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利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RPH) 治疗轻中度痔疮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3 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96 例轻中度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n=46)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n=50)患者实施RPH 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1%(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RPH 治疗轻中度痔疮患者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患者疼痛的影响
    邢高升
    2022, 10(3):  145.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0 月在绵阳四○四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2 例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 例,实施戳孔局部浸润镇痛)和观察组(31 例,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追加镇痛药物剂量、追加频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6h、24h、48h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各为6.45%、12.90%,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与次数,而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

    改良胸部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杨吉雄, 黄志东, 庄雪萍
    2022, 10(3):  149.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改良胸部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2 月至2020 年12 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0 例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0 例。常规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案,而研究组采用改良胸部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方案,比较两组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T2)、拔管时(T3)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T1、T2 和T3,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波动幅度均小于常规组(P < 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少于常规组,其苏醒时间短于常规组(P < 0.05);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常规组(20.00%)(P < 0.05)。结论 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改良胸部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能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减少其术中舒芬太尼,缩短苏醒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
    杨磊, 郁万友
    2022, 10(3):  154.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至2022 年2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70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建立气腹时(T2)、气管导管拔管时(T3)、拔管5min 后(T4)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以及手术情况。结果 研究组T0 ~ T3 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 < 0.05),且两组T4 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 > 0.05)。研究组T0 ~ T3 时血浆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T4 时,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且两组T4 时血浆皮质醇水平以及T0 ~ T3 时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显著差异(P > 0.05)。研究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应激指标,缩短疼痛持续、下床及住院等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早期检测D- 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影响
    马晓云, 宗德琪
    2022, 10(3):  159.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早期检测D- 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的影响。方法 对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2020 年5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DVT 患者52 例(DVT 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52 例(健康组)进行分析,两组对象均行D- 二聚体检测,观察比较两组对象的D- 二聚体检测结果。结果 DVT 组治疗前的D- 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DVT 组经D- 二聚体检测为阳性的有52 例,健康组经D- 二聚体检查为阳性的有51 例,D- 二聚体检测的灵敏度为

    98.08%,特异度为100.00%。结论 D- 二聚体检测灵敏性高,特异性较好,能够有效对DVT 早期形成进行预测。

    白细胞计数与C 反应蛋白水平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研究
    王田, 郑春华
    2022, 10(3):  161.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白细胞计数与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在急性阑尾炎发病及病情变化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贵航贵阳医院2018 年10 月至2021 年6 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50 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单纯性阑尾炎63 例、化脓性阑尾炎52 例、坏疽性阑尾炎35 例,同期选取经诊断后非阑尾炎的腹痛患者5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计算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效能,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1)。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化脓性阑尾炎和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1)。ROC 曲线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 10×109/L 联合C 反应蛋白> 50mg/L 诊断急性阑尾炎的ROC 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952,明显高于其他诊断方法(P < 0.05)。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对急性阑尾炎发病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而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手术患者开放式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中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穿刺的应用价值
    聂颖, 杨萍, 廖凤敏, 钦云
    2022, 10(3):  166.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手术患者开放式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中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穿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随州市曾都医院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6 月收治的253 例需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128 例)、B(125 例)组,其中A 组进行超声引导下改良穿刺,B 组进行常规穿刺。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和二次及以上穿刺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及穿刺时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2.81%,明显高于B组(P <0.05);A 组患者操作时间、数字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B 组(均P < 0.05);A 组患者穿刺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 组(P < 0.05)。结论 在手术患者开放式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中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穿刺可显著改善穿刺效率,减轻手术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并有效预防穿刺并发症。

    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经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唐美艳
    2022, 10(3):  170.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经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淮安市淮阴医院2021 年1 月至2021 年11 月收治的40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经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采用计算机盲选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0 例。在围手术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25±5.50)h、(16.31±4.61)h、(32.56±3.54)h、(3.55±1.14)d,均短于对照组的(24.02±5.33)h、(20.50±4.33)h、(37.76±4.62)h、(4.92±1.03)d,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第1 天、第3 天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33±1.03)分、(1.72±0.6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8.24±1.58)分、(11.58±1.26)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针对接受经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腹膜前补片植入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促进患者恢复,同时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较好。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价值研究
    刁艳平, 魏辉
    2022, 10(3):  174.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患者82 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各41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程序式换药指导对居家压疮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研究
    管芝玲, 黄建英, 刘慧
    2022, 10(3):  178.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程序式换药指导对居家压疮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伤口造口门诊2019 年3 月至2021 年10 月行换药、咨询的79 例居家护理压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换药指导的40 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程序式换药指导的39 例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压疮伤口创面显效愈合率、压疮再发生率、家属换药正确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压疮伤口创面显效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压疮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且家属换药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 程序式换药指导能有效促进居家压疮患者伤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再发率,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的认知及自我护理技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中的运用分析
    孙焕志
    2022, 10(3):  182.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胃肠道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术后炎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7 月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收治的胃肠道手术80 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0 例,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腹胀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在胃肠道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预防术后炎性肠梗阻的发生,同时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甲状腺继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临床分析
    黎颖, 闫柯, 祝旭龙, 王永恒, 李建辉, 田小飞
    2022, 10(3):  186.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状腺继发性鳞状细胞癌(second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SSCCT)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国内外鲜有报道。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颈部肿物为首发表现,伴或不伴气管压迫、声嘶等症状,因此,早期漏诊、误诊率高,疗效差,预后不佳。对于有肿瘤病史的孤立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应及时通过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 或手术切除来检查甲状腺是否有转移。FNAC 是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理想诊断方法,但是由于FNAC 组织量少、无法明确组织排列等原因,对肿瘤的评估往往不能深入,有时会对诊断造成困难。本文报告1 例SSCCT,介绍其诊疗经过及随访结果,以期对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成人腹腔脉管畸形1例
    谭伟, 张健, 李霞, 孔祥崇, 赵宁
    2022, 10(3):  189.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脉管畸形是一组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腹腔内沿大网膜发展的脉管畸形与病理性弥漫性网膜增厚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是不同的,本文将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收治的成人腹腔脉管畸形1 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相关文献,予以学习、探讨。

    1例异位脾种植到第二肝门的临床病例报道
    祝路民, 赵堂海, 高洁青
    2022, 10(3):  192.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异位脾种植是一种良性的脾组织异位自体移植,常继发于外伤性脾破裂或脾切除[1]。据报道,在有脾外伤和脾手术史的患者中,其发病率高达67%[2]。异位自体脾种植可发生在腹腔、胸腔、盆腔、皮肤切口等任何部位[3]。尽管发生的实际机制仍未确定,但有两种可能性:脾细胞可能直接生长在肝脏表面,然后植入肝脏,或脾细胞通过脾静脉血源性扩散,然后植入肝脏[4,5]。异位自体脾种植是无症状的,甚至没有任何外科手术史,经常在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4]。本文报道1例脾破裂后移植到第二肝门临床病例,笔者从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方面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异位脾种植的认识,优化异位自体脾种植的诊断治疗。

    1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诊治分析
    陆贤, 杨捷, 顾卯林, 黄永刚
    2022, 10(3):  195. 
    摘要 ( 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s,RPLS)是起源于后腹膜间隙脂肪组织的非特定器官的肿瘤,约占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45%[1]。腹膜后脂肪肉瘤由于瘤体位置深,且腹膜后间隙大具有延展性,往往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肿瘤已经巨大,在诊断时将直径大于15cm 的肿瘤,称为“巨大脂肪肉瘤”[2]。笔者所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 例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远期小肠瘘1例
    汪浩, 张栋梁, 陈斌
    2022, 10(3):  198.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的疝修补术存在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牵拉感、疼痛等缺点,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然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并发症,如术后感染、慢性疼痛、阴囊血肿、肠瘘[2],其中以补片相关性肠瘘最为严重。疝修补术导致的肠管损伤乃至术后肠瘘形成,主要与术中出现肠管损伤而未进行及时处理或处理不恰当所致,其发生率为1% ~ 3%[3]。本文分享了1例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8 年并发小肠瘘患者并回顾相关文献[4],为临床上补片相关性肠瘘诊疗提供参考。

    1例造口旁疝修补造口重建术后并发多种造口并发症患者的护理
    张莉萍, 施慧敏, 刘力嘉, 陈思梦
    2022, 10(3):  200.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造口旁疝是腹壁疝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是由于术后腹腔内容物通过肠造口造成的腹壁缺损,进而形成的一种腹部异常突起[1]。有研究显示[2],结肠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5% ~ 10%,回肠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3%,随着时间的延长,Miles 手术造口旁疝的发生率高达10% ~ 50%,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造口旁疝的发生与造口位置[3]、腹内压过高[4]、肥胖[5] 等因素有关。轻症状造口旁疝患者通常保守治疗,30% 造口旁疝患者因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和外观等原因需要外科手术修补[6]。由于部分病情复杂,伴随造口重建[7],重建的肠造口因为肠管供血不足、感染等而引发造口相关并发症,不仅增加造口护理难度,也增加了患者痛苦,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1 例巨大型造口旁疝患者,在本院行造口旁疝修补+ 造口重造术后,发生肠造口缺血坏死、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内陷、造口狭窄、粪水样皮炎等多种造口并发症。该案例通过医护紧密合作模式给予全程、专业的治疗与护理,借助“互联网+ 护理服务”实现居家护理服务,通过家院对接让患者适时入院和顺利出院,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2例万古霉素引起高热病例分析
    王伟滨, 王爱平, 矫宽本
    2022, 10(3):  203.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药物热是因药物使用导致的发热,其中抗生素比较常见,多发生在用药的7 ~ 10d[1]。常与原发性感染发热相混淆,下面通过对2例万古霉素引起药物热的病例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药物热的相关知识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