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5年 第1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01
上一期   
单孔腔镜、三孔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应激反应水平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万宏
2025, 13(1):  2. 
摘要 ( 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中分别采取单孔腔镜、三孔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并作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宜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接诊的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共计 93 例纳入研究中,按照不同的手术形式分为三组,分别对应开腹组(31 例)、三孔腔镜组(31 例)、单孔腔镜组(31 例),各予以开腹胆囊切除术、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单孔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三组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胃肠道功能及美观程度。结果 三孔腔镜组与单孔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开腹组,且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三孔腔镜组、单孔腔镜组 C 反应蛋白、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优于开腹组,且单孔腔镜组上述 3 项指标优于三孔腔镜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三孔腔镜组、单孔腔镜组胃排空率、胃窦收缩次数、胃体蠕动次数均高于开腹组,且单孔腔镜组上述 3 项指标均高于三孔腔镜组(P < 0.05);单孔腔镜组术后美观程度均优于三孔腔镜组、开腹组(P < 0.05)。结论 虽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大体相近,均能够有效治疗胆囊炎伴胆结石疾病。但相较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带来的创伤更小,且术后恢复情况更好。其中,单孔腔镜胆囊切除的优势更为明显,且不仅术后恢复情况更好,且美观度更高。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非外伤性胃及小肠穿孔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汪洋, 陆贤
2025, 13(1):  7. 
摘要 ( 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非外伤性胃及小肠穿孔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比较并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 2016 年 2 月至 2022 年 3 月诊治的非外伤性胃及小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腔镜组)53 例,行开腹手术患者(开腹组)46 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炎症、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更短[(55.5±21.6)min 比 (76.1±47.2)min,P < 0.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早[(3.4±1.2)d 比 (5.4±1.0)d,P < 0.001],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更短[(5.8±1.2)d 比 (7.9±1.7)d,P < 0.001],住院时间更少[(9.9±2.3)d 比 (13.4 ±4.8)d,P < 0.001],总费用更低[(1.58±0.50) 万元比 (2.54±1.58) 万元,P < 0.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 3d 炎症及营养指标更好 (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 0.05)。结论 在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

上消化道穿孔急诊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阮海刚 , 王成兴
2025, 13(1):  11. 
摘要 ( 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穿孔急诊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江门市中心医院2015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确诊上消化道穿孔并行急诊手术的 35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术后肺部感染分成感染组(280 例)和非感染组(70 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吸烟(P < 0.001)、高血压(P=0.008)、术前胃管植入(P< 0.001)、休克(P < 0.001)、糖尿病(P < 0.001)、穿孔原因(P=0.004)的占比均高于非感染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高血压是上消化穿孔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吸烟和高血压是上消化道穿孔急诊手术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选择性门静脉染色联合肝叶血流阻断在右叶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
陈海敏, 朱庆胜
2025, 13(1):  16. 
摘要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叶血流阻断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染色在右叶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于粤北人民医院行右叶解剖性肝切除的 82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41 例,试验组采取肝叶血流阻断,对照组采取第一肝门阻断法 Pringle 法,均进行门静脉染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 > 0.05),但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 > 0.05);术后,试验组总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两组患者术后胆汁漏、出血、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但试验组肝静脉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随访 6 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肝叶血流阻断联合门静脉染色在右叶解剖性肝切除中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比较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br#
蒋政 , 温凯淋 , 查煌旗 , 郭正军 , 伍文静
2025, 13(1):  21. 
摘要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收治的 8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 HAIC,观察组采用 TACE。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00%(38/40),高于对照组 [80.00%(32/40)],差异有显著性(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为(8.17±1.23)μg/L、糖类抗原 125 为(23.45±3.52)U/ml、谷草转氨酶为(51.66±5.24)U/L、谷丙转氨酶为(69.36±7.22)U/L、总胆红素为(15.79±2.6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 [ 分别为(9.65±1.14)μg/L、(28.97±3.29)U/ml、(62.70±6.35)U/L、(78.95±9.13)U/L、(19.45±3.06)μ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 与 HAIC 相比,TACE 治疗原发性肝癌可获得更好的疗效,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改善肝功能,安全性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免疫细胞调控与治疗研究现状
郭释琦 , 邢骋 , 葛云鹏 , 石浩伟 , 郑洋洋 , 宋京海 ,
2025, 13(1):  25. 
摘要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全球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代谢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NAFLD 疾病谱包括初期的肝脏脂肪变性以及进展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与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在 NASH 阶段,脂肪毒性和肝细胞炎性损害极大增加了终末期肝病的发生风险。截至目前,全球针对治疗NASH 的临床试验已有 1400 余项,但没有任何特异性药物获批,也没有有效的 NASH 相关 HCC 的治疗方案。即便是对于较新兴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ASH 相关 HCC 也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治疗耐药。多数研究显示,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细胞亚群介导的免疫微环境的改变对 NASH 起病和进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多种免疫细胞在 NASH 中作用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研究现状,旨在为了解 NASH 免疫微环境以及探索新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及侧颈淋巴结清扫治疗转移型甲状腺癌的效果探讨
崔志伟
2025, 13(1):  33. 
摘要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应用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及侧颈淋巴结清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乌海市海南区人民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 50 例,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25 例。其中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而研究组行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及侧颈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 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是治疗转移型甲状腺癌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复发风险。

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评价
桑凯
2025, 13(1):  38. 
摘要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5 月至 2024 年 4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70 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均为女性,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5 例。对照组行传统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研究组行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切口恢复情况、生命质量,以及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 1 个月、3 个月的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 2.86%(1/3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 分别为17.14%(6/35)、11.43%(4/35)],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应用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损伤,加快恢复,改善美观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
吴晗蓉 , 刘三英
2025, 13(1):  42. 
摘要 ( 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在筛查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0 月至 2023 年 6 月在长阳县妇幼保健院接受乳腺旋切手术 23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接受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的占比结果。结果 238 例接受乳腺旋切手术患者中,225 例(94.54%)被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中乳腺腺病伴腺瘤形成(含乳腺腺病)146 例(61.34%),腺纤维瘤 68 例(28.57%),导管内乳头状瘤 5 例(2.10%),其他良性病变(活跃上皮增生、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6 例(2.52%);9 例(3.78%)被诊断为恶性病变,其中导管原位癌 1 例(0.42%),浸润性导管癌 8 例(3.36%);交界性叶状肿瘤 2 (0.84%);癌前病变(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 例(0.84%)。BI-RADS 3 类结节有 152 例,其中 3 例被诊断为乳腺癌,恶性率为 1.97%;BI-RADS 4a 类结节有 72 例,其中 6 例为乳腺癌,恶性率为 8.33%;而 BI-RADS 2 类结节有 14 例,未发现乳腺癌病例。结论 超声引导的乳腺微创旋切手术因其精确的定位、微创伤和安全性,在诊断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方面作为活检手段具有显著优势,特别适合那些 BI-RADS 分类为 3 类和 4a 类且伴有乳腺癌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尤其是那些不适合定期观察的情况。

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复发性对比
张奎, 陈敬根
2025, 13(1):  46. 
摘要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急性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十堰市郧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00 例急性胃穿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01)。术前,两组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 >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 -α、C 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2.00%(1/50),复发率为 0,均低于对照组 [ 分别为 20.00%(10/50)、44.00%(6/50)],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腹腔镜修补术、开腹修补术均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病情,但是腹腔镜修补术可以减轻对患者身体的创伤,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观察
张淼淼
2025, 13(1):  50. 
摘要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宿迁市沭阳仁慈医院收治的 80 例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联合麻醉,观察组(n=40)实施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刻下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完全清除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 > 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体动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01)。麻醉前、术后清醒时,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进镜时、进镜后 10min,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术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 >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 -α 及白介素 -6 水平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00% 比25.00%;χ2=6.275,P=0.012)。结论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可提升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更低,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更高。

腹腔镜技术在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靳展, 周明
2025, 13(1):  55. 
摘要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徐州市睢宁县人民医院 2022 年 11 月至 2024 年 11 月收治的 70 例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35 例,采用腹腔镜下胃肠恶性肿瘤切除手术)和对照组(35 例,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失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排气时间、进流食及固体食物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时间,以及留置导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 [22.86%(8/35)],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无显著差异(P >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在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辅助应用腹腔镜技术,可以减轻对患者机体损伤程度,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提高睡眠质量。

胃肠超声助显剂在超声诊断胆总管中下段病变中的诊断效果
李红 , 罗皓严 , 陈梦楠
2025, 13(1):  60. 
摘要 ( 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助显剂在超声诊断胆总管中下段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市化工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收治的 80 例疑似胆总管中下段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单纯超声诊断和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诊断,以临床综合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80 例疑似胆总管中下段病变患者中,以临床综合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胆总管中下段病变 67 例,其中胆总管中下段肿瘤 40 例,胆总管中下段结石 19 例,十二指肠壶腹肿瘤 8 例;肝内胆管结石 6 例;胰腺炎 3 例;胆管癌 1 例;肝内外胆管扩张 3 例。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诊断较单纯超声诊断阳性检出率较高,敏感度、准确性高,疾病诊断检出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在超声诊断胆总管中下段病变中,采用胃肠超声助显剂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明确疾病类型,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研究
王红旗
2025, 13(1):  64. 
摘要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南京肛泰中医院在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30)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指标和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排气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指标及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胃动素、生长抑素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早期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通过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可改善其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应激反应程度。

立体三维补片联合富血小板凝胶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分析
徐文强
2025, 13(1):  69. 
摘要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立体三维补片联合富血小板凝胶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江阴市青阳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 9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使用普通补片联合医用胶,研究组使用立体三维补片联合富血小板凝胶。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疼痛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切口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 C 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 >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白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 -α 及 C 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立体三维补片联合富血小板凝胶在 TAPP中的应用,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传统外剥内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患者的效果比较
余德生, 辛翠颜, 张焕长, 陈谏开
2025, 13(1):  74. 
摘要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传统外剥内扎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应用于痔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 2015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0 例痔患者,遵循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5 例,给予传统手术疗法)、观察组(55 例,给予 PPH 痔疮手术疗法),评价组间临床有效率、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1 个月,对照组患者有效1 例,治愈 52 例;观察组有效 1 例,治愈 54 例。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均为 100%,差异无显著性(χ2=0.000,P=1.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传统外剥内扎术、PPH 均能有效治疗痔患者,但是后者更能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比较
周坤林
2025, 13(1):  78. 
摘要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 与开放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0 月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 80 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开放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 TAPP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炎症反应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1d,两组血清 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 12h、24h、48h 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0%)(χ2=5.165,P=0.023)。结论 与开放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 TAPP 治疗腹股沟疝更具有优势,促使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早期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1 例阑尾炎术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用药分析
杨川川 , 付本英 , 宋艳芳 , 刘敏
2025, 13(1):  82. 
摘要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阑尾炎是急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包括急性单纯性、化脓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等,也是因急腹症入院的年轻患者最常见的疾病。穿孔率从 16% ~ 40% 不等,年轻群体(40% ~ 57%)和 50 岁以上的患者(55% ~ 70%)发生的频率更高 [1],阑尾切除术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术后并发症较多的缺陷。术后并发症以切口感染、肠粘连、腹腔、盆腔脓肿多见 [2]。研究表明,阑尾穿孔是术后腹腔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 [3-4]。本文通过分析 1 例急性阑尾炎术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病例,探讨阑尾炎术后合并腹腔感染的治疗原则、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及预防,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帮助。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内镜下胃肠道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患者低血糖的应用效果
陈欣, 张洁
2025, 13(1):  85. 
摘要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内镜下胃肠道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患者低血糖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 5 月至 2023 年 10 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内镜下胃肠道息肉高频电切术的 178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89 例,分析两组术后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率为 3.4%,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低血糖发生率 23.6%,且护理满意度为 93.2%,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76.4%,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降低内镜下胃肠道息肉高频电切术后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以个体为中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在胆结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李娟娟
2025, 13(1):  89. 
摘要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以个体为中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在胆结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2 年 10 月至 2024 年 7 月收治的 80 例胆结石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个体为中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数字分级评分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 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且术后 24h、术后 72h的 NR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以个体为中心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以充分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缓解患者疼痛。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孙霞辉, 朱明月
2025, 13(1):  93. 
摘要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于镇江三五九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42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1 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生命体征、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无显著差异(P >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手术室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

基于保温干预的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左美娟, 吴敏
2025, 13(1):  98. 
摘要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基于保温干预的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围手术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7 月至 2024 年 7 月期间在涟水县人民医院接受 LC 的 10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基于保温干预的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52 例。术前、术中 30min、术中 60min、术毕及术后 60min 分别监测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并比较术前和术后60min 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 纤维蛋白原 (fi 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 (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 30min、术中 60min、术毕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60min 的 FIB 水平,TT、APTT无显著差异(P > 0.05),术后 60min,观察组的 FIB 水平高于对照组,TT、APTT 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基于保温干预的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维持 LC 患者术中体温稳定,稳定术中的凝血功能指标。

功能性敷料联合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对肛肠病患者术后伤口恢复的影响
皇敏, 王恩慧, 徐梅影, 欧阳玲, 曾凡英, 江静霞
2025, 13(1):  102. 
摘要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功能性敷料联合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伤口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2023 年 5 月至 2024 年 6 月收治的 120 例肛肠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功能性敷料联合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60 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更短,换药次数及清创次数住院更少,治疗 15d 创面病原菌转阴数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创面面积、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创面面积更小,肉芽生长评分、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白介素 -6 及 C 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 > 0.05)。护理后,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白介素 -6 及 C 反应蛋白更低(P < 0.05)。结论 功能性敷料联合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可加快肛肠疾病患者术后伤口恢复速度,减轻疼痛负担。

5A 护理模式在 1 例结肠癌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欧阳婷, 贾海娜
2025, 13(1):  107. 
摘要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 5A 护理模式应用于结肠癌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4 年 7 月 1 例结肠癌合并冠心病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给予实施5A 护理模式,观察该护理模式对患者心脏功能变化、疼痛感、营养状态、心理状态以及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的影响效果。结果 对患者围手术期实施 5A 护理模式,患者康复效果良好,心脏功能稳定,疼痛感明显减弱,尿频症状缓解,机体营养状态佳,手术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5A 护理模式以科学方法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并制订、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术后快速康复,稳定心脏功能,降低疾病疼痛感,改善患者体质量及生活质量,纠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预防并发症发生。

结肠癌源性腹膜假黏液瘤 2 例报道
董振华 , 何其通 , 张宏伟 , 高旭磊 , 王大广
2025, 13(1):  112. 
摘要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累及腹膜的罕见疾病,发病率为1/10 000 ~ 2/10 000。PMP 常继发于阑尾黏液性肿瘤,其特征是黏液外分泌细胞种植于腹膜、网膜或脏器表面,并产生大量淡黄色黏液沉积于腹腔。本文介绍 2 例结肠腺癌源性的 PMP,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 PMP 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