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TG-FTIR联用对3种无烟煤的热解产物中的CH4、CO、CO2、NH3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挥发分含量的减少,CH4开始析出温度和析出峰值温度逐渐升高;各煤样的CO析出峰值温度接近一致;CO2的开始析出温度均在195℃左右,CO2的析出总量随煤样的挥发分的升高而增加;NH3的温度析出规律相似,但煤样的NH3析出在900℃时反应并未彻底,挥发分和氮含量均最高的焦作煤样NH3析出量最大,龙岩煤最小。
通过对6种不同煤化度煤的可捣固性能的研究发现,不同煤化度煤种的可捣固性能差别很大,中等煤化度的烟煤可捣固性能较好。同时以气煤和肥煤为研究对象,考察成型压强、水分含量及粒度组成对煤饼性能的影响后发现,最适宜成型压强在30MPa左右,各煤种都存在属于自己的最佳水分区间,粒度组成对煤饼性能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介绍了褐煤的溶剂萃取研究状况,包括褐煤的组成特征,萃取剂的选取原则,不同萃取溶剂和不同溶剂萃取方式等得到的褐煤萃取效果,并对褐煤溶剂萃取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目前褐煤溶剂萃取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距离工业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在焦炉不能维持正常生产时,一般采用延长结焦时间的方法降低生产能力。介绍了焦炉在长结焦时间状态下,从规范出炉操作入手,做好炉温调控、压力调控、炉体维护等工作。分析了焦炉长结焦时间状态下的控制措施与控制经验,对K均、K安、炼焦耗热量等工艺指标及炭化室高向加热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介绍了7.63m焦炉的工艺技术、环保技术和安全技术。总结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故障,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现日均出炉数达135炉。生产实践表明,7.63m焦炉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高,节能环保,产能高。
叙述了国内10种炼焦煤及6种澳洲煤的特性,在单种煤研究分析基础上进行配煤试验、澳洲煤替代国内煤的试验及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澳洲PDC煤替代国内25% Jiexu焦煤,焦炭反应后强度改善13个百分点,冷态抗碎强度改善2个百分点。
根据昆钢140t/h干熄焦装置投产运行的相关数据,对钢铁联合企业生产系统中应用干熄焦技术的炼焦工序内部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干熄焦工艺替代传统的湿法熄焦工艺,可以获得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更多是对后续钢铁生产工序的综合价值,以及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
介绍了SCP一体机的主要功能和生产情况,一体机单孔操作时间短,车辆无功移动少,零部件使用寿命长,长期维修费用低,适应生产条件的范围宽,安全装置较多,余煤应急处理装置先进。使用一体机初步解决了因捣固焦炉车辆不稳定而影响生产的难题,可实现连续稳定生产。
从微电解法、电解氧化法、电凝聚法、三维电极法等方面讨论了电化学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电化学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发展方向。
对采用A、B、C和D型4种分子筛制备的催化剂载体,进行镍和钴改性,并且使用各催化剂进行PRO残油的加氢裂化反应实验。分析表明,稠环芳烃的总转化率和单环化合物的选择性与催化剂的孔径相关,金属的含量对它们也有影响,而双环化合物的选择性与这些因素关系不明显。
介绍了焦油加工馏分洗涤脱酚的反应原理和工艺流程,对中性酚盐含酚量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洗涤原料质量、稀碱浓度、反应温度、分离界面等工艺指标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改进后洗涤质量明显好转,中性酚盐含酚量由原来的16.39%提高到21.79%,脱酚萘油平均含酚量降低了0.06%,销售价格增加了510元/t左右。
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煤沥青中硅含量,试样经灰化后与碳酸钠高温熔融生成可溶性硅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硅钼黄,在强酸性条件下用硫酸亚铁铵还原为硅钼蓝,在波长810nm下有最大吸收,用标准曲线法定量。进行了显色反应条件试验以及精密度试验、回收率试验、对照试验,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1%~10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
ISSN 1001-3709 CN 21-1164/TQ 主管主办: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国内邮发代号: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