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7-01
    上一期   
    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探索
    齐浩山, 赵俊成, 张鲲, 李大林, 陈允惠, 颜京强, 黄树杰
    2021, 9(3):  2. 
    摘要 ( 1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评估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出血风险,探索相对高出血风险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8例手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MT组27例,给予AngioJet吸栓或AngioJet吸栓+置管溶栓;CDT组21例,给予单纯置管溶栓。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清除效果及后期随访效果。结果 PMT组的血栓清除率(90.21±17.28)%明显高于CDT组(75.65±27.59)%,尿激酶用量显著降低[(105.45±126.34)万U比(345.87±118.38)万U],住院时间[(6.72±1.88)d比(8.82±2.97)d]和卧床时间[(2.90±2.71)d比(5.40±2.06)d]也明显缩短,两组均无主要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次要出血并发症发生率CDT组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后期随访,PMT组患者12和24个月PTS的Villalta评分优于CDT组。结论 术后时间>1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AngioJet机械吸栓和单纯置管溶栓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出血风险低。结合AngioJet机械吸栓的方案,可显著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剂量,血栓清除率高,并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和卧床制动时间,后期随访Villalta评分低,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老年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焦振东, 郭智华, 刘益民
    2021, 9(3):  8. 
    摘要 ( 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即三镜联合)治疗老年轻型胆源性胰腺炎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管取石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患者分别接受开腹手术或三镜联合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和观察组(三镜联合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成功率、手术成功率、胰腺炎重型化比例、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结石清除率、胰腺炎重型化比例、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此外与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1~2周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序惯性治疗相比,开腹手术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延长。两组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老年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需二期手术。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林永彦, 潘姣
    2021, 9(3):  14. 
    摘要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肇庆高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3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30例)和腹腔镜组(33例)。开腹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住院期间,腹腔镜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相关指标均短于开腹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升高,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住院期间,腹腔镜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显著低于开腹组18.18%(P<0.05)。结论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可有效促进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机体炎症反应更轻,同时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腹腔镜下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联合补片治疗巨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
    张小冠, 李永权, 唐彩艳
    2021, 9(3):  19. 
    摘要 ( 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联合补片治疗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东莞市大朗医院普外科治疗的82例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加补片治疗,对照组采取完全腹膜外间隙疝片修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手术所用时长、术后下床走动所用时长、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走动所用时长、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长较对照组更长(P<0.05);观察组病情复发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取腹腔镜下腹膜外间隙内环口缩窄联合补片治疗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效果较佳,可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有效情况,减轻相关并发症。

    十二指肠残端瘘的非手术治疗
    于安星, 刘栋栋
    2021, 9(3):  24. 
    摘要 ( 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残端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医学院附属平度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过程及结果。结果 21例患者均采用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及时行十二指肠腔内减压,抗感染、加强营养为主的非手术疗法,20例痊愈,1例因合并腹腔、尿路及肺部多发感染,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非手术疗法对十二指肠残端瘘有效,且腹腔引流通畅是治疗的关键。

    脉管浸润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杜广金, 高振武, 廉恩英
    2021, 9(3):  28. 
    摘要 ( 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评价脉管浸润在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汶上县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15年6月行胃癌根治术的303例患者(脉管浸润阳性组129例,脉管浸润阴性组17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脉管浸润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和预后。结果 脉管浸润阳性组和阴性组在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示,脉管浸润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33.3%(43/129),脉管浸润阴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6.9%(99/17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脉管浸润、pN分期为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脉管浸润是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疾病诊断和手术编码浅析
    战凯, 孟伟光
    2021, 9(3):  35. 
    摘要 ( 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有关乳腺癌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方式,正确地认识乳腺癌的疾病诊断和手术,从而做出正确的编码。方法 抽查10份乳腺外科关于乳腺癌进行手术的病例,利用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和国际疾病分类手术码(ICD-9-CM-3),对病例的疾病诊断和手术编码错误原因进行查找和分析。结果 主要诊断笼统表述乳房恶性肿瘤2例,全乳房切除术编码(单侧/双侧)为85.41/85.42,修正后由原始的1例升为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编码(单侧/双侧)为85.43/85.44,修正后由原始的5例增加到8例;乳腺癌根治术编码(单侧/双侧)为85.45/85.46,修正后由原始的3例降到0例;乳腺癌扩大根治术编码(单侧/双侧)85.47/85.48,修正后由原始的1例降到0例。结论 乳房相关切除术必须根据手术术式和切除范围进行准确的疾病诊断和手术编码,这样才能使电子病历审核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生和编码工作者。

    腹膜后巨大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术后复发1例
    何国锐, 朱宣进, 黄勇,
    2021, 9(3):  41. 
    摘要 ( 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期Trocar孔疝致肠梗阻1例
    于杰, 张强, 柳晓东, 周东风
    2021, 9(3):  45. 
    摘要 ( 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腔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孙海燕, 秦少华, 赵堂海, 高学群, 马韦韦, 王红娟, 于洁, 王美力
    2021, 9(3):  52. 
    摘要 ( 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a,ASMAI)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腔内介入治疗的ASMA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以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为核心的腔内技术在围手术期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护理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技术成功率为100.0%(38/38),平均导管接触溶栓时间为(45.2±7.4)h。36例患者经腔内治疗后腹痛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或得到有效缓解,2例患者CDT治疗无效,转为开放手术后治愈。本组患者存活率为100%,发生1例骶尾部2期压力性损伤、1例结膜出血、1例发热、2例穿刺点处血肿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 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观察和护理,是腔内介入治疗ASMAI患者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保障。

    .O.I.S.T理论在3、4期压力性损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刘连弟, 周雪贞, 梁明娟, 李文宏, 何文广, 王理想
    2021, 9(3):  57. 
    摘要 ( 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M.O.I.S.T理论在3、4期压力性损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以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的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观察组采用VAC联合持续微氧疗法。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伤口缩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肉芽组织覆盖率、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伤口疼痛评分、伤口细菌培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伤口pH值、CD34+T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VAC联合微氧疗法可以加速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伤口面积缩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减轻伤口疼痛感,减少伤口细菌残留,改善伤口酸碱度及组织免疫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