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状焦作为炭素材料中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业原料,目前需求量快速增长,但因为针状焦原材料供应紧张,使得产量受限、成本居高不下。对煤系针状焦的行业现状、价格走势及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充分利用牛粪,通过改善粉煤的燃烧性,减少粉煤及焦炭的用量,进而减少燃料费用支出,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在1/3焦煤中添加钢渣,考察所得焦炭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为保证焦炭的灰硫指标及冷强度,钢渣的添加量不宜过大;焦炭反应性随钢渣添加量增加而上升,反应后强度随钢渣添加量增加而降低;钢渣添加量相同时,粒度越小,对焦炭热性质影响越大;随着溶损反应的进行,比表面积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SEM显示当钢渣添加量<5%时,对焦炭的微观结构无明显影响。
以6m燃高炉煤气的焦炉单对立火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焦炉加热过程中热力型NOx的生成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对NOx生成有很大影响,随过量空气系数增加,NOx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立火道对外热流密度对NOx生成也有很大影响,热流密度减小,燃烧最高温度增加,NOx生成量也增加;对不同的热流密度,过量空气系数对立火道内温度分布和NOx浓度分布的影响程度不同。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应用软件FLUENT,采用欧拉(Eulerian)多相流模型,通过对140t/h干熄炉内红焦和循环气体间换热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而通过分析干熄炉多组计算条件所得结果,展示多相流模型在描述多粒径焦炭温度变化规律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炼焦煤奥亚膨胀度指标、黏结性指标、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和挥发分等质量指标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煤种奥亚膨胀度指标与以上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奥亚膨胀度与炼焦煤的变质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对配煤炼焦具有指导意义。
选用3种常用炼焦煤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其黏结性及活惰组分比例差异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的惰性物炼焦,考察添加惰性物前后焦炭CRI和CSR指标及断裂面表面形貌变化情况。
介绍了7m焦炉开工投产初装煤前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实现了初装煤作业焦炉荒煤气不放散的开工投产,消除了环境污染,同时增加了焦油、粗苯化产品的回收量。
针对干熄焦余热锅炉入口烟道外部壳体易损坏情况,分析壳体损坏原因后,对锅炉入口烟道内衬进行了合理有效改进,由原来的整体浇注式拱顶结构改为楔形砖砌筑形式,后期运行未出现任何异常现象,延长了锅炉入口烟道使用寿命,稳定干熄焦生产,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对6m焦炉难推焦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合理配煤,控制炉墙石墨生长,保证煤场合理库存,关注推焦电流等预防措施,难推焦事故得到了较好控制。
从影响焦炭热性质的主要因素分析入手,对焦炭热性质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分析了焦炉烟道气脱硫及中低温脱硝的技术特点,介绍了宝钢湛江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的技术路线、调试过程以及处理效果。这是第1套成功达标并稳定运行的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工业化装置,可以为其他工程提供借鉴。
概述了生产特种炭材料专用原料的国内外现状和技术进展,同时介绍了高性能黏结剂沥青、优级浸渍剂沥青及低成本、高质量自烧结性中间相炭粉产品技术指标。
焦炉烟气经脱硝系统脱除NOx,余热锅炉系统对烟气进行降温并产生低压蒸汽,脱硫系统脱除烟气中SO2,除尘系统脱除烟气中颗粒物,最终排放烟气符合GB 16171—2012《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规定。
对焦炉煤气干法脱硫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分析了影响苯加氢预反应器催化剂床层压差增大的主要原因,对催化剂再生工艺进行对比讨论,同时介绍了催化剂器外再生卸剂及再生操作步骤。
根据不同介质的特点,总结了多年的仪表维护经验,介绍了变送器导压管堵塞的原因及解决方案,遇到类似问题的同行可以借鉴。
针对苯加氢系统溶剂质量持续恶化的问题,增设了溶剂与重油分离设备,保证了溶剂质量,实现了溶剂连续再生,为苯加氢系统稳定运行打好基础。
对脱硫生产工艺中脱硫塔溶液循环量波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采取增加排气管的措施,消除了由再生塔自流至脱硫塔溶液管道中的气阻现象,稳定了脱硫工序的生产。
针对焦油渣配型煤过程中存在的粘皮带、混合不均匀、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开发了焦油渣低温物理分离技术。分离后的干渣水分含量低,解决了焦油渣配型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回收部分煤焦油,改善环境。
ISSN 1001-3709 CN 21-1164/TQ 主管主办: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国内邮发代号: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