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远莉. 干熄炉循环气体冷却工艺及装置的改进[J]. 燃料与化工, 2019, 50(2): 33-34. |
[2] |
吕锐 李庆奎. 焦炭烧损率测定及降低烧损率措施[J]. 燃料与化工, 2018, 49(3): 22-24. |
[3] |
邵胜平 袁本雄. 190t/h干熄焦锅炉蒸汽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 燃料与化工, 2018, 49(2): 16-18. |
[4] |
钱虎林1 邱全山1 印文宝2 张增贵1 吴宏杰1. 新型分隔式斜道结构技术的应用[J]. 燃料与化工, 2018, 49(2): 34-36. |
[5] |
邱岳1 迟法铭1 刘君红2 朱峰1 姜猛1. 利用焦炉烟囱NOx监测数据指导炉温调控的技术探索[J]. 燃料与化工, 2018, 49(1): 3-5. |
[6] |
侯耀华. 焦炉冷炉过程中的温度控制[J]. 燃料与化工, 2018, 49(1): 6-7. |
[7] |
赵恒波 周鹏 党平 马富刚 彭磊. 检修模式对焦炉生产操作的影响[J]. 燃料与化工, 2018, 49(1): 13-16. |
[8] |
赵锋1 薛占强2 甘秀石1 王健1. 高温检测装置在干熄炉的应用与实践[J]. 燃料与化工, 2018, 49(1): 16-18. |
[9] |
郭飞 于进江. 干熄焦环形风道损坏原因分析与技术改造[J]. 燃料与化工, 2017, 48(5): 32-34. |
[10] |
李强 徐安东 陈玉村 杨应平 邓成豪. 炭化室底部压力测量方法的改进[J]. 燃料与化工, 2017, 48(5): 37-38. |
[11] |
李友林 刘湃 克兢兢 张雄飞 王明登. 干熄焦长寿化的探索与实践[J]. 燃料与化工, 2017, 48(3): 1-3. |
[12] |
张增贵 钱虎林 刘府根. 干熄炉低负荷状态对焦炭粒级的影响与对策[J]. 燃料与化工, 2017, 48(3): 8-9. |
[13] |
张标 李梦年 徐小虎. 提高干熄焦系统热效率的探索与实践[J]. 燃料与化工, 2017, 48(3): 22-23. |
[14] |
银刚 李小忠 王云顺 田中元. 干熄焦膨胀节在线修复技术研究[J]. 燃料与化工, 2017, 48(2): 17-18. |
[15] |
蔡承祐. 二种焦炉单孔炭化室压力调节技术的分析与评价[J]. 燃料与化工, 2017, 48(1):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