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是癌症患者常用的一种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应用广泛[1]。隧道式PICC 是对传统PICC 置管技术的进一步改良,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实现静脉穿刺点和导管体外出口分离,既扩大了PICC 置管的静脉穿刺选择范围,又使得导管出口位置不再受静脉走行的约束限制,并有效减少了穿刺点出血、导管脱出、导管移位、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适用范围更广且安全性更高[2-4]。目前临床中隧道式PICC 可分为顺行式和逆行式两种隧道建立方式。顺行式隧道的建立目前临床中常应用的方式为一针式穿刺,即顺穿刺方向建立隧道,导管进入体内的顺序为体外出口、皮下隧道、静脉穿刺点,并最终到达预定位置,但因受穿刺针长度以及操作过程中进针角度等因素影响,隧道长度多在5cm 以下。逆行式隧道则为两针式穿刺,即先进行静脉穿刺将导管头端送入预定位置,再通过隧道创建器从穿刺点逆向建立隧道,导管尾端逆向穿过皮下隧道到达体外出口,由于不受穿刺针长度等条件限制,逆行式隧道的长度可达5cm 以上[5]。本病例中患者置管方式为逆行隧道式置管,在行化疗期间发生PICC 导管相关感染,并导致所建立的PICC 导管皮下隧道穿孔。经积极抗感染治疗维护后,隧道处穿孔愈合,导管成功保留,现将护理过程汇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