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海清1 邹声华1 沈毅2 赵勇2. 焦炉上升管换热器综合传热系数的计算与讨论[J]. 燃料与化工, 2019, 50(4): 13-17. |
[2] |
惠双博. 3种捣固配煤试验方法指导捣固炼焦实践[J]. 燃料与化工, 2019, 50(4): 18-21. |
[3] |
孟得慧1 包丹琪1 楼国锋1,2 温治1,2 苏福永1,2. 影响焦炉NOx生成的数值模拟[J]. 燃料与化工, 2019, 50(3): 11-14. |
[4] |
孙凤芹 谷胜华 贾卫波. 浅谈5.5 m捣固焦炉烟气回配燃烧试验[J]. 燃料与化工, 2019, 50(3): 36-37. |
[5] |
李东涛1 刘洋1 张小明2 郭德英2. 低黏结煤对配合煤黏结指标预测的影响研究[J]. 燃料与化工, 2019, 50(2): 5-11. |
[6] |
江鑫 卢培山. 冶金焦炭光学各向同性微观性能的研究与探讨[J]. 燃料与化工, 2019, 50(1): 4-7. |
[7] |
张增贵1 钱虎林1 郑明东2 张小勇3. 焦炭微观气孔结构及分形特征的研究[J]. 燃料与化工, 2018, 49(6): 14-16. |
[8] |
胡守勇. 忻州气煤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研究[J]. 燃料与化工, 2018, 49(5): 9-12. |
[9] |
刘平岳1 高忠仁1 刘学聪2. 一种适用于PLC算法的过热蒸汽流量补正方法[J]. 燃料与化工, 2018, 49(5): 63-66. |
[10] |
卢培山 江鑫. 冶金焦炭热态性能的再认识[J]. 燃料与化工, 2018, 49(4): 1-3. |
[11] |
谷毅 何小锴. 干熄焦装置焦炭烧蚀损失反应动力学研究[J]. 燃料与化工, 2017, 48(5): 39-43. |
[12] |
郑景须1 张大鹏2. 《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机械制样技术规范》综述[J]. 燃料与化工, 2016, 47(6): 1-3. |
[13] |
段冲1 郭瑞1,2 张亚明1 沈杰1 梁英华1,2. 不同粒度焦炭气化反应特征的研究[J]. 燃料与化工, 2016, 47(6): 6-10. |
[14] |
杜先奎 王思维 李小静 宋灿阳 李冠军. 碱金属盐及单质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J]. 燃料与化工, 2016, 47(6): 28-30. |
[15] |
钱虎林 张增兰 冶伟冬 曹先中. 影响高炉入炉焦炭粒级因素相关性研究[J]. 燃料与化工, 2016, 47(5):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