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颖义. 焦炉不同结焦时间配煤结构研究及应用[J]. 燃料与化工, 2025, 56(1): 12-14. |
[2] |
张 军 秦 云 刘 睿 黎汉琪 黄 翼. 不同炉型焦炉焦炭质量差异的原因分析[J]. 燃料与化工, 2025, 56(1): 8-11. |
[3] |
刘 洋 , 李东涛 , 代 鑫 , 郭德英 , 赵 鹏 , . 配煤结构与炼焦升温程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J]. 燃料与化工, 2024, 55(3): 32-. |
[4] |
宋林娜 张磊. 新常态下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 燃料与化工, 2021, 52(1): 1-4. |
[5] |
范国光 刘克辉 程启国 曾令鹏. 澳洲非主流气煤的配煤研究[J]. 燃料与化工, 2019, 50(1): 10-13. |
[6] |
陈昌华 纪同森 许明. 5 100m3高炉用焦的试验研究与应用[J]. 燃料与化工, 2018, 49(6): 5-7. |
[7] |
孙德财. 配煤结构对捣固焦炉推焦电流的影响[J]. 燃料与化工, 2015, 46(2): 32-33. |
[8] |
王建明. 6.25m捣固焦炉配煤结构研究[J]. 燃料与化工, 2014, 45(5): 26-30. |
[9] |
许丽君. 优化配煤结构降低成本的经验[J]. 燃料与化工, 2013, 44(5): 18-20. |
[10] |
陈学钊 丁满占 秦 瑞. 6.25m捣固焦炉推焦大电流原因分析与探讨[J]. 燃料与化工, 2012, 43(6): 26-28. |